印巴“5.7空战”之后,印度空军经历了一段沉重的心理阴影期,尤其因为面临中国产霹雳-15中远程空空导弹的威胁,这款导弹装备了双脉冲火箭发动机、主动雷达导引头以及双向数据链技术,实战射程超过百公里,极大地压制了印度空军的战斗力和信心。
据印度媒体报道,印度空军开始积极寻求应对方案,最终决定向俄罗斯采购R37M新型远程空空导弹,视其为提升远距离作战能力的“救命稻草”,希望借此弥补自身远程打击能力的不足。
R-37M是俄罗斯最新研发的超远程高超音速空空导弹,首次装备于2019年改进型米格-31BM战斗机,随后搭载于苏-35战机。在近四年的俄乌战争中,俄军称该导弹的实战命中率达到100%。俄罗斯还推出了针对国际市场的出口版本RVV-BD。印度现役苏-30MKI战机具备挂载R37M导弹的潜力,技术上支持这款导弹的整合。
这款R37M导弹源自苏联时期R37远程空空导弹技术,导弹长4.06米,直径0.38米,翼展约0.72米,整体重量达到510公斤,战斗部重约60公斤。据称,这种超远程导弹能够锁定并击中在25000米高空、执行8g过载机动的目标,迎头攻击最大射程甚至超过300公里。
展开剩余73%俄罗斯方面自诩R-37M为全球最强的超远程空空导弹。2024年7月,俄军宣布苏-35战机使用R37M导弹在213公里外击落一架乌克兰米格29,创下有记录以来最远空战击杀纪录。不过该次击杀是在高空俯冲状态下实现,极大增加了导弹射程。
空空导弹的射程指标存在很大模糊性,关键取决于设定的测算标准。俄方宣称的射程基于2万米以上高度、以1.5马赫对向飞行的条件,明显夸大了理论性能。而中国和美国的标准则较为保守,通常以1.2马赫对向飞行为准。
以中国标准衡量,俄军最先进的R-77中程导弹对1万米高空目标的最大迎头射程仅约50公里,远低于其宣传的110公里。同理,R37M的300公里射程数据同样含有大量水分。若按照中国标准,R37M的实战射程甚至低于霹雳-15,同时它的重量更大,导引头技术相对落后,更像是与美国已退役的AIM-54C“不死鸟”导弹同级别。总的来说,R37M虽然外形威猛,实际表现未必能与霹雳-15匹敌。
现代空军要在制空战斗中立于不败,必须装备技术先进的中远程空空导弹,才能充分发挥战机的超视距作战能力。霹雳-15E导弹恰好满足这一需求,已经成为当今全球最顶尖的中远程空空导弹之一。
作为我国自用版霹雳-15的外贸版本,霹雳-15E射程虽有所降低,但官方数据显示其射程仍达145公里。此次印巴空战中,这一数据被证明十分可信。对比来看,其他主流中程空空导弹的射程分别为:美国AIM-120D约160公里(但广受质疑)、欧洲流星导弹150公里、俄罗斯R-77-1约110公里。这些导弹的最大速度均在4至5马赫之间。
表面上看,AIM-120D和流星导弹与霹雳-15E性能接近,实则不同。因为它们采用不同发动机,远距离机动能力存在显著差异。多数空空导弹采用单脉冲发动机,点火时间极短,迅速达到最大速度后熄火,导弹靠惯性飞行。AIM-120D就是此类,导致末端缺乏动力和机动性,容易被目标摆脱。
解决方案有两种:一是使用冲压发动机,流星导弹采用此法,但剧烈机动时易熄火,限制机动性;另一种是采用双脉冲火箭发动机,这正是霹雳-15E的优势。双脉冲发动机能在飞行中二次点火,既延长射程,又提高末端速度和机动能力,让目标难以逃脱。同时,霹雳-15E配备相控阵雷达导引头,具备更远锁定距离和更强抗干扰能力,且不易被敌方雷达告警设备探测。
据悉,在此次印巴空战中,印度空军阵风战机被霹雳-15E导弹锁定,飞机的紫外导弹告警设备探测到来袭导弹,但雷达告警却未发现导弹导引头信号,导致飞行员误以为被红外格斗导弹锁定,在被击中前急忙投掷红外干扰弹。借助有源相控阵雷达和霹雳-15E导弹,即便是JF-17 Block3“枭龙”战机,也能在超视距对抗中不落下风,与大多数四代半战斗机相抗衡。
印度空军目前的困境,绝非简单引进一款远程导弹或战机所能解决,需要从体系架构整体提升。即使印度引进了俄制R37M远程导弹,在面对中国歼-10CE战机搭载霹雳-15E导弹的配合下,依然会处于明显劣势,仍难逃被霹雳-15导弹击落的命运。
发布于:天津市创通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